許多國家明確規定生產產品的企業應通過ISO14001認證,未通過ISO14001認證已成為企業爭取國內更大的市場份額以及進行國際貿易的技術障礙,因此只有實施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以此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和改善企業形象,降低環境風險,企業才能更好地占領國內外市場。
企業走向良性和長期發展的需要 通過ISO14001標準認證,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環境與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使企業走向良性和長期發展的道路。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 當前環境污染給人類生存造成了極大威脅,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是全世界全社會的責任,每個企業都有責任為使環境影響最小化而努力。 它可以減少由于污染事故或違反法律、法規所造成的環境風險。增加企業獲得優惠信貸和保險政策的機會。
ISO 14000系列標準歸根結底是一套管理性質的標準。它是工業發達國家環境管理經驗的結晶,在制定國家標準時又考慮了不同國家的情況,盡量使標準能普通適用。
·ISO 14001標準對企業的積極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樹立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促使企業自覺遵守環境法律、法規
·促使企業在其生產、經營、服務及其他活動中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減少環境負荷
·使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
·增強企業員工的環境意識
·促使企業節約能源,再生利用廢棄物,降低經營成本
·促使企業加強環境管理
與ISO9000標準的異同
首先,兩套標準都是ISO組織制訂的針對管理方面的標準,都是國際貿易中消除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
其次,兩套標準的要素有相同或相似之處。(見下表)
再次,兩套標準最大的區別在于面向的對象不同,ISO9000標準是對顧客承諾,ISO14001標準是對政府、社會和眾多相關方(包括股東、貸款方、保險等等)ISO9000標準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機制,而實施ISO14000標準的同時,就要接受政府、執法當局、社會公眾和各相關方的監督。
最后,在體系中,兩套標準部分內容和體系的思路上有著本質的不同,包括環境識別、重要環境評價與控制,適用環境法律、法規的識別、獲取、遵循狀況評價和跟蹤最新法規,環境目標指標方案的制定的實施完成,以期達到預防污染、節能降耗、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最終達到環境行為的持續改進的目的。ISO14000 ISO9000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國際標準化組織,也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科學技術組織之一。它成立于1947年2月,該國際組織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制定各行業的國際標準,協調世界范圍的標準化工作。自成立以來,已制定并頒發了許多國際標準,其下設若干技術委員會,其中第176技術委員會在1987年成功地制定和頒布了ISO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ISO/TC207是國際標準化組織于1993年6月成立的一個技術委員會,專門負責制定環境管理方面的國際標準,即ISO14000系列標準,其編號為TC207,即ISO/TC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該技術委員會下設六個分技術委員會(SC)和一個特別工作組(WG1):
·SC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英國為分委員會秘書長所在國
·SC2環境審核荷蘭為分委員會秘書處所在國
·SC3環境標志澳大利亞為分委員會秘書處所在國
·SC4環境行為評價美國為分委員會秘書長所在國
ISO14000系列標準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207負責起草的一份國際標準。ISO14000是一個系列的環境管理標準,它包括了環境管理體系、環境審核、環境標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國際環境管理領域內的許多焦點問題,旨在指導各類組織(企業、公司)取得表現正確的環境行為。ISO給14000系列標準共預留100個標準號。該系列標準共分七個系列。
世界上其他國家也開始按照BS7750和EMAS的條款,并參照該國的法規的標準,建立環境管理體系。
另外一項具有基礎性意義的行動則是1987年ISO頒布的世界上第一套管理系列標準 ISO9000“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取得了成功。許多國家和地區對ISO9000系列標準極為重視,積極建立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并獲得第三方認證,以此作為開展國際貿易進入國際市場的優勢條件之一。ISO9000的成功經驗證明國際標準中設立管理系列標準的可行性和巨大進步意義。因此,ISO在成功制定ISO9000系列的基礎上,開始著手制定標準序號為14000的系列環境管理標準。因此可以說歐洲發達國家積極推行的BS7750、EMAS以及ISO9000的成功經驗是ISO14000系列的基礎。
1、具有相對獨立管理職能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風景(名勝)旅游區。
2、本區具有統一的管理機構,例如:管理委員會(簡稱管委會)。并具有一定的政府行政職能。
3、本區管委會依據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環境環境標準和ISO14001標準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
4、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中的相關目標、指標和“一控雙達標”目標有可能的就列入環境管理體系目標、指標中。
5、環境管理體系運行6個月以上,并通過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認可委員會認可的認證機構的認證。
ISO14001審核員中國為什么實施ISO14000系列標準建立了什么管理機構?職責是什么? 為了統一領導中國的ISO14000認證工作,國務院于1997年4月21日,國辦函[1997]27號文件批準同意成立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指導委員會(簡稱指委會),并于1997年5月27日召開了成立大會。指導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推行ISO14000系列標準工作又邁出了新的一步。
指導委員會由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擔任主任,國家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擔任第一副主任,國家商檢局、國家計委、經貿委的有關領導擔任副主任。
委員會由33個部門和單位的代表組成。
指導委員會下設中國的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構的認可的認證注冊機構,從體制上和制度上為中國的ISO14000認證工作提供保證,也為認證/注冊的國際互認奠定基礎,從而使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做到“一套標準,一種制度和一種證書”。
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的具體工作由國家環保局科技標準司標準管理處承擔。
ISO14001培訓資料
1、ISO14000系列標準應具有真實性和非欺騙性
2、產品和服務和環境影響的評價方法和信息應意義準確,并且是可檢驗的;
3、評價、試驗方法不能采用非標準方法,而必須采用ISO標準、地區標準、國家標準或其他技術上能保證再現性的標準試驗方法
4、應具有公開性和透明度,但不應損害機密的商業信息;
5、非歧視性;
6、能進行特殊的有效的信息傳遞和教育培訓
7、應不產生貿易壁壘,保證國內、國外的一致性。
ISO14000系列標準統一了環境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使那些以此制造貿易壁壘的國家有所收斂;標準要求各國公開其有關體系、產品標準和認證方法,為其貿易伙伴提供便利條件,有助于消除貿易壁壘。
另一方面,ISO14000系列標準的實施又是另一種壁壘,它對那些信息不通,行動緩慢的國家和組織將造成實際上的貿易障礙。各發達國家對ISO14000系列標準持臭味相投態度,在標準尚為草案時就開始了試點認證工作,并做好了標準正式發布后的國內轉換工作;發達國家也以環境為借口向發展中國家提出了要求。因而,發展中國家要擺脫其受控制的地位就必須迅速著手開展ISO14000實施工作。從這一意義上說,ISO14000的認證是通向未來國際貿易市場的通行證。
事實上,環境問題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日益明顯,環境已與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因素聯結起來,形成了嚴重的技術貿易壁壘。這種壁壘是各國為保護其國內人民和國內市場而刻意制造的,是難以消除的。
ISO14001系列標準自制訂之初便受到世界各國和地區的普遍關注。ISO14001標準是ISO14000系列標準的龍頭標準,也是唯一可供認使用的標準,自1996年9月1日ISO14001標準正式頒布。至今,全球已有22000多家組織獲得了ISO14001標準認證。
二、中國實施ISO14001標準動態隨著ISO14001標準在中國的試點和全面推廣,截至2001年5月,全國共約有700多家各類企業獲得認證注冊。
ISO14001咨詢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在區域內實施的目的有哪些? ISO14001標準實施的目的是幫助組織實現環境目標與經濟目標的統一,支持環境保護和污染預防,這是國際標準化組織起草和實施這一系列標準的根本出發點,也應成為區域實施標準、建立體系的最終目標。標準不僅是為了強調區域應該達到什么要求,更主要是為區域建立一個不斷持續改進的管理體系。標準的實施同時有助于消除國際貿易中各國就環境問題而設置的非關稅壁壘,這種貿易障礙已在近幾年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并且正在成為最大的非關稅壁壘,阻礙著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產品的輸出。這一國際標準的出臺,將改變這一領域的各自為政的局面,形成以各國法律、法規為基礎的環境管理標準,為發展中國家在體系的建立與認證方面提供了較大空間,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環境行為提出了較高的目標,創造了跟上國際環境管理發展形勢的契機。
ISO14001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ISO14001中文名稱是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9月正式頒布第一版,現行為2004年版。
ISO14001是組織規劃、實施、檢查、評審環境管理運作系統的規范性標準(見圖),該系統包含五大部分,17個要素。五大部分內容概括如下:
五大部分是指:
①環境方針
②規劃
③實施與運行
④檢查與糾正措施
⑤管理評審
這五個基本部分包含了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過程和建立后有計劃地評審及持續改進的循環,以保證組織內部環境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提高。
可以這樣描述環境管理體系:這是一個組織有計劃,而且協調動作的管理活動,其中有規范的動作程序,文件化的控制機制。它通過有明確職責、義務的組織結構來貫徹落實,目的在于防止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根據ISO14001的3.5定義:環境管理體系是一個組織內全面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它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規劃活動、機構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還包括組織的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等管理方面的內容。
環境管理體系是一項內部管理工具,旨在幫助組織實現自身設定的環境表現水平,并不斷地改進環境行為,不斷達到更新更佳的高度。